设为主页|收藏本站网站首页|联系我们

企业文化

文化园地首 页>企业文化

“海边”诗人马兴:“我一边浇水,一边等花开”

发布时间:2019-05-10点击数:11783


诗人简介 马兴,原名陈马兴,生于广东雷州半岛,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硕士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龙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环境工程科学技术中心董事长。在《诗刊》《诗探索》《南方日报》等发表作品,著有《大海心潮》《回到迈特村》《迈特村·1961》三本诗集。现居深圳。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在经济发达的深圳,写作者们对于诗歌有着超乎想象的热爱。诗人马兴,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龙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的他,还担任着公司高层的职位,而这双重身份,在他看来并不矛盾,被自己“消化”得很好。他管理公司很有一套,但是写诗,他说,“也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歌于他而言意味着什么?近日,马兴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我要来一次‘盲人摸象’,摸到什么就是什么,真实和真诚地说出来就OK了。”

带有海边印记的深圳诗人

马兴的诗歌和名字,始终带着海边家乡的气息,对于家乡的依恋,不间断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朋友圈的生活小品中,和朋友的交谈中。马兴出生在广东雷州半岛西海岸上的一个小渔村迈特村,“村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视野开阔,大海时而平静、时而狂风大浪的变幻使我胸怀宽广、情感丰富敏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边人的生存环境和作业方式让我具有宽广真诚的生命基因”,马兴总是觉得,是海边的成长,让自己拥有了诗人的天然条件。

中山大学教授谢友顺曾发文写道:“写作是记忆的炼金术,离开了记忆,写作就会失去基础。广东诗人是独特的,而深圳的诗人,更显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每一个扎根深圳的人,自己的出生地是忘不掉的一个结。”这种点评切了马兴的题。即便是出生在广东省雷州半岛的马兴,深圳这方异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土地,有着超脱地域印象的城市气质,早年间“拎着一袋蛙鸣”来到深圳的马兴,对自己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家乡,始终难以忘却。“下午三点的太阳/把村庄晒出了陈年旧味/回到故乡/亲亲土地/和牛羊们走在同一条小路上/呼出滞留胸间的浊气/心中似有莲花绽放”。

用敏感捕捉“一次性”的生命体验

“我的写作来源于我的生活”。诗人是敏感的,当你向一位诗人讨教他的某篇诗作是如何得到的灵感,他会用带着激动的语气讲述一段自己的奇妙际遇。每个人都在经历的平凡生活,马兴却从这中间咂摸出了生活的忧郁,生命的美好,尴尬的过去,和在回首中变得美好的岁月。1991年,马兴的结发妻子患癌,治疗的10年间,常常在病房陪护的他为排解心中忧思,经常在医院熄灯后坐在走廊上看书,“主要是诗刊,是诗歌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我慰藉和力量,我就喜欢上了诗歌, 这是触发点。”

“诗是有灵魂的东西,是离心灵最近的问题,呈现的是每个诗人独特的生命经验和感悟,带来的是修行和想象的快感和痛感。” 有人评价马兴的诗歌语言朴实,因为他舍得放下写作的架子,词语不喧哗,不绚丽,但又发现与蕴含人生感悟,诙谐幽默。他说,自己把诗歌看作是密码,因为创作体验具有“一次性和专一性”。为亡妻而作的诗歌中,他写下“头顶的月亮掉不下来/飞过窗前的萤火虫,闪着幽蓝的光/天地人虫各有命数/你我或是两滴噙含不住的泪水/你的,比我先落下来/像擦亮记忆的一颗流星”。

“每一首诗都带着我的体温,蕴含着我的喜神经和痛神经”。人到中年,在喜怒哀乐中浸染过几番,生发出凡人应有的五味杂陈,马兴的心境更加开阔,却依旧保持着最初“往好的方向想”的温暖乐观。他说,这几年自己的作品更喜欢着眼于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体验,舒心的诗,越写越多。

“诗歌让我知道生命的花朵还可以在那里开放”

在采访中,马兴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朋友之间就应该是这样。”珍视文学身份的他,十分热衷于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文学活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文友。“诗歌是干净凝练的,无论诗人的外表如何,他们一般都是真诚、善良的一类人,所以,我就以诗歌来呈现自己,接纳他人。”对于诗歌纯洁性、精神性的注重,让他干脆也以此作为自己交友的标准。

“诗歌养活不了我们自身,但却是我快乐的源泉。”对于一切美好、具有美感事物的敏感,让马兴的谈话间,喜欢用比喻、类比的修辞表达自己的热爱。在他看来,诗歌是曾在忧闷生活中的光,写诗如同在养花,“我一边浇水,一边等花开。”采访中,马兴平实直白的语言输出一如他的诗歌,给人以真实的感受:他书写的是他的内心,他的微笑是真诚的示好。凡事他常看向积极正面的一面,这已经成为这位诗人的“职业习惯”。

马兴说, “诗歌的存在是诗人对生命的觉悟和诚恳,是对生命和父母的感恩。是诗歌的品质,让我知道生命的花朵还可以在那里开放。”

转载自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