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9年2月27日,公众代表、企业代表、泰州市发改委、泰州市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代表共计19人(名单附后),参加了泰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听证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2019年2月27日,公众代表、企业代表、泰州市发改委、泰州市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代表共计19人(名单附后),参加了泰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听证会。会议记录如下:
一、听证会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本次听证会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进行。听证会报名采取公众报名方式,公示于2019年1月28日在江苏省现代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的公告栏上张贴听证会公告,并于2019年1月28日在泰州市城市管理局网站
(http://cgj.taizhou.gov.cn/art/2019/1/28/art_3544_1992641.html?tdsourcetag=s_pcqq_aiomsg)发布听证会报名公示。
听证会共有19名公众报名,实到19人。其中企事业代表报名3名,群众代表12人,政府代表4名,名单附后。
二、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对项目情况和环评报告情况所做的概要介绍
建设单位:随着泰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泰州市区垃圾产生量不断快速增长,泰州市区生活垃圾规模已超过现有处置规模上限,因此针对泰州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的提升刻不容缓。
我们这个项目是在现行项目的西侧扩建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时配套建设飞灰填埋场。其中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建设一台850吨/日焚烧炉+1×18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飞灰填埋场建设库容量约40万立方米,用于填埋本项目垃圾焚烧发电厂螯合处理后的飞灰,服务期约24年(含两年建设期),同时配套实施场外东侧部分园中路、西侧部分防护林。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可有效解决和改善泰州市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问题;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状况,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环评单位:大家好,我们是本项目的环评单位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环保部南京环科所)代表,现就垃圾发电项目的环评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本项目主要产生的污染物有: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垃圾渗滤液、冲洗废水等,经过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废气主要来自焚烧烟气,焚烧烟气的主要成分为:酸性废气(SO2、HCl、HF等)、烟尘、NOX、CO、重金属(Hg、Cd、Pb等)以及二噁英等。本项目焚烧炉烟气采用废气处理工艺:SNCR脱硝+半干法脱酸+干法脱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器+SCR脱硝。处理后酸性气体、粉尘、二噁英等排放浓度低于排放标准要求。特别是二噁英远小于欧盟的排放标准。经过本评价的预测,项目周围区域及环境敏感点均能达到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
无组织废气的区域主要有垃圾卸料大厅、垃圾池、渗滤液处理站等产生的臭味及氨水储罐产生的氨气等,垃圾卸料大厅、垃圾池、渗滤液处理站臭味均收集进入焚烧炉焚烧,极少部分散发到外环境,经过预测,无组织废气对环境敏感点影响很小。
另外本项目固废主要为炉渣、飞灰、废脱硝催化剂、废离子交换树脂、化验室废液等,其中炉渣作建材综合利用;焚烧产生的飞灰经固化螯合后,样品进行送检检验,检测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相关要求后,送至本项目飞灰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废脱硝催化剂、废离子交换树脂、化验室废液则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最终固废均得到综合处理处置。
噪声源主要来自风机、泵机等,偶发噪声主要为余热锅炉排汽噪声,噪声源强在85~110dB(A)之间;项目垃圾运输车会产生流动噪声。通过合理布置设施,采取隔声、吸声、减震等措施后可确保所有厂界噪声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 类标准,对敏感点的影响不大。
在采取以上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处理后,项目各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不会对项目区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项目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本项目属于垃圾发电项目,属于节能环保项目。
目前该项目的环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今天邀请各位居民代表参加本次听证会,希望能进一步加深大家对本项目的了解,希望大家对项目建设提出一些宝贵意见。
三、代表提问及解释
主持人:现在请听证代表提出问题和意见,相关单位和部门作解释和说明,请各位代表按照座位顺序发言,各代表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1、村居民代表
桥头镇李堡村居民代表:垃圾运输途中要规范到位,一步到位,运输途中不要颠簸,杜绝运输沿途中垃圾抖落。
运输车辆污水滴滴答答的,垃圾运输要全部封闭,要把污水这块处理好。确认了一下项目的建设地点,支持项目建设。
建设单位解释说明:本项目位于现行垃圾发电厂的西侧。垃圾密闭运输,垃圾车有漏斗,垃圾渗滤液全部落到漏斗中,保证全部收集处理。针对该垃问题我们将认真调查,如有问题将及时责令垃圾运输单位及现有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整改,同时由环保等部门监督。
垃圾运输过程中的泼洒滴漏将重点关注,垃圾运输沿途、集中地段要提高运输车辆要求,确保密闭运输。
桥头镇政府代表:距离比较远,受到的影响不大,支持项目建设。
苏陈镇徐庄村村民代表:政府部门监管要到位,有时候出了问题投诉无门。政府监管要让老百姓看的见,支持这个项目的条件就是相关部门需监管到位,同时项目排污信息需定期公示。
本项目隔壁现有垃圾焚烧厂区有废气臭味,对周边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本项目的建设可以解决现有市区垃圾处理规模不足的问题,项目是肯定要上的,但是项目建设前要跟周边群众解释清楚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到让老百姓放心、安心。
支持项目建设。
建设单位解释说明:将设置24小时值班室,一旦群众对现有垃圾厂垃圾运输、处理有投诉或建议,可直接通过值班室反馈。另外本项目运行后将通过实施主体、环保部门、群众三方面进行监管,做到让老百姓看的见,将监管落到实处。
针对去年发生的环境事件,监管部门去调查臭味的来源,最终查到臭味来自姜堰的一个熬制土油的作坊。本项目实施方将做好项目前期的宣讲工作,让周边老百姓了解项目,做到让老百姓放心、安心。
苏陈镇政府代表:垃圾车运输中会有渗滤液滴漏,同时伴有垃圾异味,一是要把苏红路修好,方便垃圾运输,园区的道路涉及到周边好几个村庄,垃圾焚烧场管理得好基本没有味道,管理不好,车辆不冲洗,停到外面,运输过程中抛洒肯定对环境有影响。牵头负责的人一定要监管好,负起责任。生态保障园的绿化方面,建议市政府把厂区西面与南面也建防护林建设起来,减少各个方面的担心。
对项目持支持态度。
建设单位解释说明:关于上述问题将进行认真调查,如有上述问题将与相关部门沟通,制定方案,尽快落实道路平整、异味整治等工作。
农业开发区代表:焚烧厂一期运营有五年左右。第一年还是有一些环境问题,空气味道不佳,应该把好事做的更好,垃圾焚烧是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在几个方面也要做好:运输垃圾的问题,滴漏、撒落,味道很难闻,需要好好治理。对于选最好的设备是支持的,监督和管理上也要科学管理,还有一个,选地址最终落址,发电厂产生效益以后,税收返还要补偿农业园区,打造成一个生态观光点、旅游点。在周边300m或500m范围内设土质、水源、空气监测点进行监测,数据公开让老百姓知道。有一些家属工,没有养老金,在企业运行后,征用员工时能否适当考虑当地择人就职。
焚烧厂臭味问题很严重,晚上有时候烟囱有黑烟,味道很难闻,该问题必须要改进。支持项目建设,但一定确保烟气没问题。
建设单位解释说明:市政府承诺落户在农业园区,税收全部属于农业园区。代表提的意见非常中肯,虚心接受。承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征用当地人员。
烟囱排放出来的白烟,其实是高温水蒸气,看上去像白烟,对于晚上的黑烟情况将进行调查,同时也接受群众监督,可以随时电话给值班室反应问题。对于大家提到的问题,一定现场去查、去看、去闻,看看问题究竟出现在哪,切实去解决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对本项目重点监管,将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如果出现环保问题投诉,市局将对问题追根溯源,责令相关企业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否则依法处罚。针对臭气问题,将做好监管工作。目前项目所在地正在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基地,在建设过程中,也会考虑大家的意见,认真打造观光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2、企事业代表
泰州市拘留所代表:泰州市拘留所在垃圾焚烧厂(一期)周围1.2km左右,垃圾焚烧厂(一期)味道很大,对生活、工作、健康影响很大,垃圾车运输的味道对生活也造成一定影响。此次二期项目选址位于一期西侧,距离工作生活地点更近,能否保证泰州市拘留所在二期项目的安全距离范围内。同时,此项目的监管力度如何,能否达到监管要求?反对项目建设。
环评单位解释说明:全国范围来看,大家主观上认为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废气等污染都比较危险。对于该项目的选址,本项目位于一期项目的西侧,本项目距离泰州市拘留所最近距离较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文件要求生活垃圾焚烧厂界外设置300米的环境防护距离,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符合环保管理要求。此项目相对于一期项目而言,在废气处理措施中增加了SCR脱硝,可以提高废气的去除效率,使排放浓度远远低于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配套活性炭吸附于布袋除尘,对于重金属与二噁英具有良好的处理效率,可以确保本项目达标排放,并且排放浓度远低于标准值。
另外,对于臭味,此项目采用了密闭负压收集,收集率可达到90%以上,大大提升了臭味的收集效率。对于监管而言,企业方面:必须设立污染源在线监测且与生态环境局在线联网;二噁英每年必须监测一次,无组织废气至少每半年监测一次,监测结果均在企业外大屏幕上公布。生态环境局正常每个季度随机监测垃圾焚烧厂排放是否达标。如此,可以确保监管到位。
建设单位解释说明:本项目采用三方监管,可以更加严格的控制项目的污染。项目规划设计去工业化要求更高,监测结果均在显示屏上公示。监测部位在每个烟囱下部,保证监测结果真实可信。此外,该项目不仅仅是简单的垃圾焚烧项目,而是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垃圾处理项目,本项目是对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本项目作为固体废物与资源化利用重点监控点,监管措施这块,遵循高标准严格要求。本项目烟囱排放出的白烟其实是水蒸气。所有的垃圾发电厂全部是24h在线联网监测,监测结果直接上传到环保部门网站上,同时监测结果在大屏幕上公布。如果监测结果出问题,就会立即响应。
泰州市消防支队应急救援中心:单位距离一期焚烧厂项目直线距离为500m,炉子的大小与安全距离是否有关系。垃圾焚烧是好事情,对于距离近的单位,排放量小就能说没有危害么?危害要搞清楚。环保局要进行监测,24h响应,一旦发生泄露、超标,对于近距离的人员有没有什么应急措施保障。发生事故,没有经过处理的烟气、污染物排放出来,影响距离是多远,撤离时间是多久?对于警报机制,发生事故后,居民多久能接收到警报进行撤离。项目危险性在哪,规划填埋是填埋在什么地方,会不会对地下水源及周边河流造成影响。对防护措施没有意见,应明确定期做什么体检。
建设单位解释说明:垃圾产生量是泰州市垃圾的产生量。炉子的处理能力与处理垃圾的能力是要匹配的,整个炉子的处理效率是比较高的。大型炉子是发展趋势,小型炉子已经在逐渐淘汰了。关于应急响应措施,你从专业的角度给我们提了个很好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结合项目实际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抓紧落实。监控点在炉子上面,烟气一旦出现超标,就会报警。二噁英的排放浓度很小。举个例子,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排放的二噁英的浓度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标准,生活中很多时候也会有二噁英产生。毒性是与排放浓度是相对应的。
环评单位解释:二期的位置在一期的西南面,不过马路,紧挨着一期,按照现有的垃圾焚烧炉的规范,每两到三个月会对垃圾焚烧炉进行一次小修,每半年会有一个较大的检修,每一到两年会有一个大型的检修。非正常排放的工况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是焚烧炉的检修,此时的垃圾废气吸入垃圾池,通过活性炭与植物香精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废气治理措施出现问题,超标排放,布袋除尘器有十六到二十个布袋仓,通过活性炭以及半干法脱酸,投料设备有备用的泵与风机,一旦出现问题,备用的泵与风机直接在线进行切换运行。飞灰填埋场在厂区内有个固化车间,飞灰固化后重金属等的稳定性非常强,运到本项目西北面隔着一条马路的飞灰填埋场进行填埋。本项目环境防护距离是300m,满足环保要求。
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代表:没意见,支持该项目的建设。
3、市行政审批局
只要符合各项法律法规,污染物达标排放,从审批的角度,做到这些就是可行的。
4、市生态环境局
针对大家关注的问题,认真总结汇报,有关监管问题重点汇报。
5、市发改委
项目从开始讨论到项目的实施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论证,从项目选址、设备选型、技术方案、技术路线都认真研究过,都是高标准的。项目投入很大,就是为了使用先进的设备,高效技术,从而降低污染物排放。对于民生项目,大家都需要,但是都不想建在自己的后花园,认为对周边的百姓影响较大,要求加强项目的监管。城管局的主管领导高度重视这个项目,发改委后期会积极配合这个项目的工作。
6、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支持本项目,这是必须要上的项目,大体上来讲没什么问题,本项目能够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居民宜居环境,但是在具体运营过程中,偶尔会有阶段性突发的状况,垃圾运输、设备运转方面的问题。对于项目选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也积极参与进来,项目选址符合土地总体规划,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让项目早日落地,解决城市问题。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对于项目附近的居民,要让他们多了解项目,消除心理疙瘩,同时加强污染防治措施的监管。
建设单位补充:生活垃圾管理中心设立24小时值班室,公布联系方式,一旦出现问题,公众可以立即反应。我们会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同时对于此次听证会群众和周围企业所提的意见及建议将与垃圾焚烧厂领导讨论后作进一步落实。
主持人:自由辩论环节结束,休会十分钟,请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环评单位暂时离席,听众代表商议听证结果,选举代表做最后陈述。
主持人:休会结束,下面请听证会陈述代表做最后陈述。
陈述代表:我仅代表今天的听证代表,陈述以下意见:总体上支持本项目的建设,希望把好事做的更好。
陈述完毕。
四、听证代表达成共识
在听证代表各自发表了提问,建设单位、环评单位、政府代表等有关部门分别进行了解释、说明,听证代表们表示在落实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对本项目总体上大部分持支持意见,针对反对意见也进行了解释说明。
二〇一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来源:环评互联网
总机:26995130/32 传真:26995560 邮政编码:518005
地址:罗湖区人民南路3005号深房广场B座32F 技术支持:环科中心信息部
版权所有 © 2019深圳市环境工程科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粤ICP备11103453号